在其没上线前,通过炒作,其市值已经冲过一千亿人民币。上线后,开始下跌,和上线前的高点相比,在腰斩附近徘徊。
各路人马对EOS众说纷纭。对于EOS的拥趸者们来说,到底EOS有什么好处?对于EOS的批评者们,EOS到底干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让大家如此反对呢?甚至很多人认为EOS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圈钱。
之前我在:《为什么说EOS超级节点选举是一场闹剧》一文中讨论了区块链技术中的核心——通证经济与共识算法。有人在提无通证区块链,这将是一条死路。没有通证的区块链,就是一潭死水,或许能养一些臭鱼烂虾,但是绝不会成为大江大海。
而在共识算法篇章,我们总结了:POW满足了安全性,但速度非常慢;POS提高了速度,但安全性却降低了。但二者总归是去中心化。
但是DPOS也有很多问题。虽然速度比较快,但DPOS在关键环节放弃了去中心化的设计。BTS11个超级节点早期运营基本是BM说了算,现在EOS这21个节点也很容易形成小圈子腐败。
DPOS需要在中心化做得不好、去中心化也做得不好的场景中找到合适的应用,然而这样的刀锋情形并不多;
此外,21个节点也很容易被黑客攻击。21个节点的DPOS用来做一个侧链、子链还行,用来做公链就太不安全了;
最后,BM这个人虎头蛇尾,控制欲很强,在BTS最后被大家赶走了。
EOS
监管套利的典型
有很多人说BM用DPOS做了BTS、STEEM,对区块链贡献巨大。但是实际上BM做的不是真正的区块链,对于增信毫无用处。EOS所能做的事情,中心化的机构比如腾讯、阿里巴巴都可以做。
简单来说:BTC=去中心化+挖币,EOS=中心化+超级节点挖币。
如果政策允许,那么中心化机构+董事会成员轮流挖币,再加上分布式广播记账,可以轻而易举的击败EOS。所以BTS、STEEMIT、EOS是成功地利用了监管套利的典型案例。
BM用中心化带来的效率提高和去中心化的BTC、ETH相比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在信任机制方面是缺失的;
同时,又利用目前大机构、上市公司不敢出来发币这样一个监管空间,大肆发币,从而得到套利空间。
综上所述,区块链技术包含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记账法和通证经济,缺一不可。有些人看到监管缺失,不做区块链的增信分布式记账部分,就利用发币这个环节,全球发币,全球割韭菜,将来能否落地,根本不费精力去研究。EOS很可能就是走的这条路。
所以EOS唯一的意义就是可以很爽地割韭菜。
EOS
错在哪儿?
那么既然EOS的中心化道路走错了,是不是中心化就一定是不可取的呢?那也不见得。
EOS错在把重要的环节中心化了。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抉择有个“度”的问题。
中国人讲中庸之道,应该体现在“中心化应当出现在什么环节”这里。
RPOW
全新共识算法
我们理想的区块链的定义如下:
1.每一个全节点的权利都是等同的,挖矿轮到谁是无法预测的;
2.通过分布式记账,分布式验证来增加信任;
3.算力对挖矿的概率要控制在2-5倍,也就是算力太大以后,概率会饱和,这样避免51%算力攻击,避免个别人控制大量的数币,让持币分布去中心化;
4.要对实际的社会痛点提出方案,做中心化机构做不了的事,或者中心化机构解决方案成本很高的事情;
5.交易量高,能耗低,规模大;
6.通过通证来产生激励,保持流动性,通过通证价格汇聚信息流。
EOS虽然解决不了区块链的瓶颈,也就是低速度、高能耗、小规模的问题,但其大热也从侧面显示了社区对高性能公链的迫切需求。
我们认为可以在账户开始进入区块链时实行部分中心化。下面介绍一下基于身份的全新共识算法RPOW(Randomized Proof of Work ):
1
RPOW将通行证主账户信息与可验证随机函数结合使用来生成一个可验证的随机数,这样能够很大程度地抵御黑客攻击;
2
随后可以将个性化随机数和一个公共随机数转换成预定的加权系统,以便根据随机数分配哈希难度。这样挖矿节点将减少,降低能耗;
3
此外,RPOW中调整了挖矿权重。挖矿与早期的成功案例相反,从而使算力在长期内相关性大大降低,达到真正的均等和去中心化。简单来说如果你以前从未挖过矿,那么你将有很大的概率获得下一次的挖矿权,避免了挖矿权的集中,避免了51%攻击。
RPOW建立在Usechain身份映射系统之上,在传统技术框架之外,用身份赋能技术,是共识算法一次新的创新,让区块链能够实现中本聪的愿景,为社区服务。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技术是DAG(Directed Acyclic Graph),比如Hashgraph,测试tps可达十万次量级,但是是否能够规模化还有待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