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狂热过后,区块链经历了一段沉着发展期,更具实际价值的「区块链+行业」应用陆续出现,打破了目前市场充斥空气币、缺乏价值投资标的的现状。然而,这些新构想本身的真实可行性也参差不齐,使得市场舆论对这些区块链应用价值的观点两极分化。
GSENetwork 如何让区块链在商业场景产生价值?从他们与ofo的合作 可以看出不少内容:今日据官方消息:GSE将之前在新加坡大获成功、创下40天40万行业用户增速记录的「绿色挖矿」项目搬到了日本市场,ofo的日本用户在用车的系列行为中,可获得Token奖励。
利用智能合约与物联网,开发者可在GSE主链 上开发自己的分布式服务(Decentralized Service,通称DService),将用户行为作为工作量指标引入GSENetwork。在此基础上发放GSE奖励,换取更高的用户增量和活跃度,而GSENetwork自身也收获了海量的网络参与者和使用者,增强了它作为共享经济生态的价值。
GSE作为生态基础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通过「复合通证经济模型(双Token体系) 」的设计,实现了差异化的通证价值管理。所谓双Token,即基本通证GSE 与其衍生出的Gsero ,前者为上限锁定的通缩型通证GSE,而在它的基础上可以衍生数量无上限、价格锚定法币的通证Gsero。
从「绿色挖矿 」获得GSE的ofo用户,后续可以获得以Gsero形式支付的利息,甚至可以质押GSE兑换Gsero,并在约定时间赎回GSE。利用获得的Gsero,用户能够兑换其他实体资源或权益。在这样的框架下,价格稳定的Gsero承担支付流通介质的角色,与GSE共同完善了生态闭环。
可以预见,在日本地区,这一项目必然会大受欢迎。日本政府一直大力扶持区块链产业,官方承认比特币合法支付方式的地位,并在去年9月,开全球政府之先河,发放了11张虚拟货币交易所许可证。日元也已经成为比特币定价的主要法币,日元/比特币的交易量占到了比特币全球交易量的45%以上,民众对比特币的接受程度也非常高,全家便利店甚至可以完成比特币取现和比特币支付。
在整个商业世界,尤其是共享经济体中,不同使用场景之间的互联互通一直是道难题,个体在不同场景下产生的数据无法被有效记录和共享,以至于每次跨越到新的交易场景时,参与方需要重新付出一次进入成本。但GSE带来了改变,它可以把交易或者业务流程的信息沉淀到区块链中,借助分布式存储特性,保证数据不被篡改,再通过加密运算,把数据的开放权限交还到用户自己受众,由他们决定谁可以使用自己的记录。
通过这种技术的保障,GSE一点点去增强放大的各节点间的信任关系,完成信息打通,解决商业场景下的「拜占庭将军问题」,所有参与者共享链上信息,最终形成一个互利互赢的规模化平台。
要完成这样的目标,光有ofo的海量用户还远远不够,GSE需要更多元化的使用场景及数据积累,这恰好解释了GSENetwork与Airbnb、Uber相继宣布战略合作 背后的动机。巨头们的接连加入,将为GSENetwork带来更丰富的场景覆盖、更多的用户数量、更有说服力的数据积累,这些将帮助GSE进一步完善以它为基础的共享经济生态。
凭借与巨头的接连合作,GSE在共享经济领域的布局已经逐渐完善,接下来预计会不断有新的落地项目爆出,相信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GSE要凭借其「共享经济第一公链 」的地位叱咤币市了。也希望GSENetwork的成功,能引起区块链业界的「鲶鱼效应」,激发更多优秀的区块链应用出现。